Search

〈走入台灣語境〉

#橋#

我以前是不會用「橋」這個字的,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〈走入台灣語境〉

#橋#

我以前是不會用「橋」這個字的,
廣東語境裡不這麼用,從前聽台灣人講的時候,我會覺得很奇怪,還有點慫。

但最近發現,這是一個很有靈性的詞啊,橋手機,橋位置,橋時間,因為生活經驗增加,
腦中的畫面也會不斷累積。

#用#

「用」這個動詞,台灣人簡直因為它患上懶癌⋯也太好用了吧?

詞窮的時候說「我來用」就好了,本來應該是我來調整、我來操作、我來掌控、我來改變、紀錄、拍攝、烘焙⋯通通變成「我來用」!!!「用好了沒?」

這個詞呢,我到今天還是很難講出口,因為覺得有些缺乏技術含量,但至少我能理解它之所以被氾濫使用的原因了。

「用」有點像廣東粵語裡的「搞」,例如:「搞好未啊!」「我黎搞啦」「搞掂曬」。也有點像東北人的「整」,「整啥玩意?」「咋整啊?」

有一個笑話是這樣的:「我想給你整個世界。」東北人說「那你整吧。」

#廖添丁的廖#

我說自己名字是海珊的時候,
大家會問你姓海嗎?
我說我姓廖,
廣字頭的廖。

大家反應很久,
手指比劃一下⋯
才說喔!是廖。

朋友說,你只要說「廖添丁」的「廖」,大家就知道了!廖添丁是台灣一位劫富濟貧的人啦,他很有名!

我之前是不認識廖添丁的,現在認識了。當時有一個新朋友出現,我再自我介紹的時候,說曉得改口說:我姓廖,廖添丁的廖。朋友讚我說「欸,我發現你學很快欸。」

#坑和洞#

我前段時間摔了一跤嗎,腳踩進草坑裡。我是這麼形容的:「那裡有個坑,被草遮住,我腳踩一半進去,便拗了!」

台灣人要反應一下,坑是指一個「洞」。「我們比較不用坑啦,我們說有個洞。」我說好的!所以下一次我再講這件事的時候,故事就變成了:那裡有個「洞」⋯

#國小和小學#

班長和班代,
波霸和珍珠,
地鐵和捷運⋯
就連不小心說出髒話,都可能從一聲調的「嗎的」,變成三聲調的「馬德」

學台灣用詞,雖不是必須,卻是我個人的誠意和不知不覺的習慣。我希望能主動進入台灣的語境。

語言建構真實,既然在台灣,要進入台灣,那就學學台灣的詞彙吧,在遣詞造句中體味其中的日常點滴和地域性情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来自广东的大陆学生,分享在台湾的学习生活日常、心得和可爱的小故事,?
View all posts